焦裕祿的家風:做人講感情 做事講擔當 |
|||||
|
|||||
焦裕祿,山東博山人,原河南省蘭考縣委書記 親愛的外公,您知道嗎?您魂牽夢縈的蘭考,現在脫貧了,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的關懷下摘下了世世代代扣在咱們蘭考人頭上的那頂窮帽子。過去的風沙內澇鹽堿變成了今天的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一望無際的良田和一片片泡桐林成為了咱們蘭考的名品!外公,您知道嗎?如今的焦家已經四世同堂,是一個30人的大家庭,咱家的第三代也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秉承咱們焦家的家風“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在各自的領域做著力所能及的貢獻,咱們這個大家庭非常和諧溫暖幸福。 外公,轉眼間55年過去了,您的子孫們是多么想念您啊!外公,在您去世后一段時間,外婆和一家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沒有鞭炮沒有歡笑的春節。媽媽告訴我,她那時候最怕過春節,也最怕清明節。那些年,每年到除夕夜,外婆都是流著淚包一整夜的餃子。大年初一下完餃子后,她卻不吃不喝地躺上一整天。媽媽心里清楚,外婆是在想念您啊!每到清明節,外婆手把著我們的小手給您掃墓,她有幾次哭得昏倒在您的墓前,不得不讓人攙著她回家。那情景讓家里的每一個人都心痛。 隨著父母漸漸地變老,我們也都在漸漸地成長。您的孫輩中,如今最小的也都成家立業了。過了而立之年的我們,同樣也是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也面臨著“票子”“房子”“孩子”等種種生活中的難題。雖然在外人看來,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可以說是自帶光環,但我們從來不敢懈怠,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著。生活中的我們無論過得好與不好,都傳承您的教誨,本分做人,擔當承事。我們都可以無愧地對您說,我們都是您的好子孫,我們都在踐行良好家風。 每年的正月初三、清明、忌日,家里人都會在您的墓前祭拜,說說各自的心里話,看看蘭考的新面貌。同時,我們“焦三代”也接過了接力棒,也擔負起了宣傳員的任務,做焦裕祿精神的宣傳員,也做咱們新蘭考的宣傳員!蘭考的今天是您的遺愿,是趕上了咱們中央的好政策!我們作為焦家的子孫,弘揚光大責無旁貸! 今年,您已經離開我們55年了。這55年來,我們對您的追思常常淚濕衣衫,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提到的“把淚焦桐成雨”。在政府的關懷下,咱蘭考成立了焦裕祿干部學院,全國的縣委書記都來到了咱們蘭考做主題教育,相信會有更多個新時代的“焦裕祿”涌現出來,會有更多的“蘭考縣”走出貧窮,迎來小康。每次看到咱們蘭考的新聞,都會想起您,這對我們孫輩也是一個莫大的鞭策,要無愧于“焦裕祿”三個字!每每聽到母親在報告會上提到您在蘭考的工作,以及您和家人之間的那種摯愛深情,總會在內心深處涌起一股濃濃的思念之情,真想您還在,真想您也能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做事…… 如果您活著,您也一定會對咱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喜不自禁。酷愛唱歌的您一定想不到,我已經成長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部門主任,在歌劇《焦裕祿》中演繹了60多場男一號焦裕祿。不知道是不是遺傳了您的文藝基因,我從音樂學院畢業后順利走上了演員的道路,一直在學著您的樣子做人、做事。我想,如果您還在世,您一定會想指揮我們一家人高唱《黃河大合唱》吧,我多想就在您的指揮下去演唱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黃河頌》,我們一家30口人也錄上視頻、發個朋友圈再發個抖音,真是想想都覺得幸福!而這一切,也都僅僅成為我的奢望,成為我永遠圓不了的一個夢。想來,夢想還是要有的,只是實現的途徑不一樣,唱好歌、做好人、做好事,讓舞臺更大,讓觀眾更多,無論我還是子孫輩的我們,都會在各自的崗位上搭建更大的舞臺,唱響更高亢的主旋律! 如果您活著,您也會為黨和國家對我們這個小家庭的關心而備感欣慰。習近平總書記2009年、2014年來蘭考,看了您生活、工作的地方,還與焦家人圍坐在一起,親切地詢問著我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習總書記說,見到我們很高興、很親切,就像見到自己家里人一樣。 如果您活著,您一定會備感欣慰。您太愛蘭考這片土地了,一草一木、一溝一壑您都用腳丈量過。現在您所牽掛的這片土地也變得富饒美麗,您愛蘭考的鄉親,他們也會像走親戚一樣來看您……我也會扶著您,去看看您治理過的沙丘,走訪過的農戶,和您親手種下的那棵泡桐樹。 可是您走了,已經走了很久了。我們知道您沒有走遠,沒有走出蘭考。或許您太累了,躺在蘭考溫暖而柔軟的沙崗上歇息。白色的大理石棺柩沒有隔斷我們,我們還能清晰地看到您的影子。 我想念您,親愛的外公! (余音,系焦裕祿的外孫,現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男中音歌唱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