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提出的方向目標,也是擺在當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面前的“時代考題”。
為了答好這道題,作為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著力推動我省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清廉浙江,以生動的探索實踐寫下了浙江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擔起“兩個維護”的特殊使命
一本64開的小冊子,幾乎成為省紀委省監委機關每個辦公室的“標配”——《清廉浙江建設問答》。
翻開冊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和黨的十八大后提出的有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要求。從算好“三筆賬”到“加強監督和紀律教育”“做到關口前移”再到“把‘不能為、不敢為、不想為’的工作抓實做細”……這些管黨治黨的思考與實踐,為我省在新起點上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奠定了扎實的思想根基和實踐基礎。
打造政治上的“綠水青山”,“浙”里更多一份政治責任。“建設清廉浙江,是浙江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保障,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省紀委省監委主要領導明確表示,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專責機關,作為“兩個維護”特殊使命和重大責任的堅定擔當者,謀劃推動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必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來思考。
2018年5月30日,全國省區市紀檢監察工作座談會剛結束,省紀委就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討論立足實際貫徹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事宜。1個多月后,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省紀委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紀委關于開展“八大行動”為建設清廉浙江提供堅強政治和紀律保證的決定》,有機融入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要求,將之作為建設清廉浙江的有力抓手、有效路徑。
就在這一決定中,省紀委緊扣中央精神和中央紀委要求,明確了“堅持穩中求進”“堅持聚焦主業”“堅持依紀依法”“堅持精準有序”“堅持一體推進”等有關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部署了“政治監督大護航”“深化改革大攻堅”“正風肅紀大深化”“精準監督大提升”等一系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動任務。循著這一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廣大紀檢監察干部以實際行動努力當好“兩個維護”的主力軍,當好正風反腐的主力軍,當好清廉浙江建設的主力軍,奮力譜寫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浙江篇章。
一個數據為我省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效果寫下注腳。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實施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被訪者評價2018年浙江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效度為95.5%。
以改革創新提供動力之源
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工作的高效能。
作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先行試點省份,浙江其實早早就體會到改革所帶來的效能之變。而持續深化改革,無疑是提升紀檢監察工作效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動力之源。
實踐中,我省堅持以黨章、憲法和監察法為根本遵循,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在主責主業上聚焦聚焦再聚焦,努力把“三轉”推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使工作的靶向愈加明確,力量更加集中;堅定不移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從修訂監察業務運行工作規程,到探索完善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監督調查處置辦法,努力解決紀法貫通難點,全面打通法法銜接堵點,從建立留置案件指導機制,到拓展延伸監察網絡,以改革的不斷深化,鞏固拓展先行試點成果,不斷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派駐監督作用發揮有“短板”——我省就積極穩妥推進派駐機構改革,省直派駐機構從35家減少至25家,在派駐機構數量上做減法、在強化監督效能上做加法;管黨治黨責任要進一步壓實——我省就實施黨內政治生態狀況評估報告制度,對各地各單位的政治生態定期開展分析研判并推動整改;留置對象安全保障要加強——我省就完善留置看管機制,明確“公安看管、紀委監管”的安全責任……一系列新的改革舉措,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體制機制保障。
改革離不開創新,紀檢監察工作同樣需要秉持創新精神、深度擁抱科技。今年1月31日,省紀委省監委成立信息技術保障室,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數據、云計算助力監督檢查,為高質量發展注入高科技元素。目前,該室管理的綜合信息查詢平臺已累計提供查詢服務1500余批次,同時,積極探索電子調查,為審查調查工作提供科技支持。
不僅在省級層面,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越來越重視大數據時代下的科技反腐。通過人臉識別發現外逃十多年的“狐貍”,借助數據“撞庫”比對冒領補貼行為,利用無人機核實黨員干部違規承包山林問題線索,依托人工智能算法輔助提高行賄受賄類職務犯罪案件審理質效……這些成功探索在我省一次次上演,也有力證明了改革創新帶來的監督紅利正為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強大動力。
以“統籌+精準”確保高質量
實現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做到全面部署、統籌共進。
近年來,我省一體推進“三不”機制,著力深化標本兼治。在堅持鐵腕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強化“不敢”高壓的同時,針對領導干部違規房產交易、違規借貸等易發多發問題,對癥下藥加強制度建設、堵塞漏洞,積極推動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巡察監督“四個全覆蓋”貫通聯動,扎牢“不能”的籠子;做好審查調查后半篇文章,用好警示教育這一紀委監委的“獨門武器”,推動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強化“不想”的自覺。今年5月,全省警示教育月活動期間,就有40名干部到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投案。
針對監督力量層層遞減等共性問題,2018年7月以來,我省在1389個鄉鎮(街道)全部設立監察辦公室,并在村居配備村級監察員,實現國家監察有效延伸到基層;金華市總結推廣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后陳經驗”,推進基層清廉建設;臨安區開展農村(社區)基層巡察,聚焦村級小微權力運行……“老百姓家門口”的監督組織全面發揮作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去年以來,省紀委省監委首次集中對10名省管干部的失實問題舉報予以當面通報澄清,全省各地均開展了相關工作,對883名同志相關問題進行澄清,讓干事創業者“卸下思想包袱”,并對惡意舉報和誣告陷害行為形成震懾。
在實現監督全覆蓋基礎上,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致力于做好精準監督工作,做到精準發現問題、精準把握政策、精準作出處置——杭州市提出“案件質量全流程”的理念,把證據標準等要求細化為40多個內容指標,為審查調查提供了“質量標準說明書”;溫州市大力凈化營商環境,在全市民營企業中設立9620個干部作風效能監測點,更為精準地發現問題;臺州市緊緊圍繞群眾呼聲,根據信訪舉報等渠道的信息,梳理129個巡察重點村,提高監督的精準度……切實確保紀律帶“電”,監督長“牙齒”。
實現高質量發展,干部是決定因素。近年來,我省持續開展“鍛鋼鑄魂大練兵”行動,常態化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聚力提升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高度、忠誠純度,著力提高運用理論政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狠抓落實的本領,提升專業化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和信息化時代應變處置能力……通過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