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減負、向形式主義宣戰,基層干部拍手稱快。減負之后怎么干?一些人心中茫然,甚而覺得可以“歇歇腳、喘口氣”了,這是很不應該的。
“減負”不是“減責”,而是明責、不做無用功;克服形式主義不是廢除必要的形式,而是夯實求實、不搞虛功;克服官僚主義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管對路、管得其所、不做表面文章。基層干部從“無謂的忙碌”中解脫出來,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千萬不能有懈怠之心、松勁之念,而要更加奮發有為。“減負”是為了更好“提質”,這是“減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減負是要減去原來存在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作風,從而意氣風發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把扭曲的政治追求矯正過來。基層干部很辛苦,干出一番事業不容易。然而,有些人在基層不是煉真金,而是“鍍鍍金”,恨不得“一馬離了西涼界”,形式主義就很容易乘虛而入;有的人身在基層心想高層,急功近利打造政績,總想著盡快升官,就很容易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拍即合。所以,一些基層干部深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苦,也深受其惑,由厭惡到迎合仿效,政治追求發生了病變。共產黨人的政治追求是什么?是為黨盡責、為民服務。舍此而求他,輕則扭曲,重則離經叛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個人的價值融入其中,深懷一顆忠誠之心、事業之心、責任之心,才有作為和成功。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把黨的事業放在首位,知道“我是誰”、明確“為了誰”、懂得“依靠誰”,把心撲在事業上、把勁用在工作上,才能行穩致遠。
把不適應的態度改正過來。有的人不擔當、不作為,既有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消極應付,也有對新時代新作風的認識不深;有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質疑,也有責任感的缺失;有對舊有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撇不開,也有對新規定、新形勢和新環境的不適應。所以,減負不能成為懈怠的理由。應該把態度正起來,把政治膽識強起來,把擔當精神振起來,服從不盲從,唯實不唯人,凡事弄明白,分清優劣利弊,干到點上,不做無用功;要“強”不要“庸”,爭先不爭名,吃勁的事鉚勁上,負責的事不負眾望,干出成效,干出精氣神。只有主動增強內生動力,強化擔當作為,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把干事的境界提升起來。干部就是要干事的,如何想、怎么干,卻有高下之分。基層干部直面群眾,不能讓群眾看扁了,要穩住心神干踏實,戒除浮躁之氣,拒絕急功近利。“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不為“喝彩”,但求“精彩”,靜下心、穩住神,精準發力、精細到位,干出讓群眾歡迎的業績。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工作。要一如既往不懈怠,不怕“誰提事誰多干、誰多干誰責任大”,一心撲責任,一心干事業。
黨的執政基礎在基層,工作重心在基層。基層干部身處執政一線,不但是國情黨情民情的“親歷者”,而且是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者”,使命光榮,任務繁重,敢于“做疾風勁草、當烈火真金”,樹立正確思想、態度和作風,落實務實,善作善成,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